信息公开(校办)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信息公开 | 服务指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目录>>二、基本信息>>教代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正文
天津城建大学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学校工作报告
2019-02-28 14:31  

凝心聚力 实干担当

奋力谱写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建设新篇章

李忠献

(2018年12月3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上次教代会以来学校工作的主要成就

2011年12月第三次教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两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果,实现了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向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迈出了坚实步伐。

回顾这七年来,学校完成了四项重要工作,为学校发展史再添新里程碑:

一是成功实现了大学更名。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和天津市有关专家的鼎力帮助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下,学校得到了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成功更名大学,实现了天城大人多年的夙愿,学校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二是胜利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2014年,中国共产党天津城建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综合实力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城建类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开启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三是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全体师生员工以充足的干劲、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是自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学校经历的又一次检阅和洗礼。通过评估,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凝练了办学特色,巩固了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四是成功举办了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大会。2018年,我们以建校四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办学成果和经验,共同谋划未来发展思路。建校四十年校庆纪念大会极大地振奋了全体教职工的精神,鼓舞了士气,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凝聚师生员工更加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站在了新时代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回顾这七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规模从14000余人增长到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从720人增至1141人,学历留学生从1人增至264人。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更加突出。本科专业从41个增至54个,新增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2个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和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和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6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新增6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8项。

(二)聚力一流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继续增强

学校构建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等7大学科群。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9个增至1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由1个增至3个,工程硕士领域由3个增至6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增至6个。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天津市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天津市一流(培育)学科,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生态城市四个城市学科群被评为天津市特色学科群。获批成为天津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科发展建设迈上了更高平台。8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榜上有名。获批天津市“十二五”、“十三五”综投经费近3亿元。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前沿,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级科研项目由65项增至1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由181项增至305项;年均科研经费3165余万元。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由6个增至19个;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8项,首次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效率显著提高。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实现了零的突破。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共有5批275名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获批72项优秀科技特派员项目。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增强

学校顺利实施了第二聘期全员聘用与考核以及第三聘期全员聘用工作。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建立了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和各级人才梯队培养支持体系。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了师德师风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比例显著提升。现有教职工1269人,其中专任教师91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24人,博士学位教师363人,增长了74.5%。引进了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获批了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7人。新增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人。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天津市创新团队7支。

(五)面向“一带一路”开放办学,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学校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已与15个国家的35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了友好院校,与9所国外大学开展了16个合作办学项目,包括1个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其中与丹麦VIA大学合作举办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招生五届。长短期留学生累积达500余名,生源国达22个。获批天津市外专引智项目56项,被评为“天津市外专引智示范单位”。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创始成员高校,与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工业大学开展了本科、硕士双学位项目。与兄弟院校合作、跨境共建的巴基斯坦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已招生两届。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在我校建立了“基础设施防护和环境绿色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并获批天津市第三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六)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学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城大青年学习会和“延安精神学习会”,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发展大学精神、繁荣大学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思政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载体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57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511项,完成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9项,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中不断涌现天津市金奖和全国银奖、铜奖项目。城大众创空间连续三年获评市级优秀,累计入驻大学生创客426人,创业团队124人,创业核心团队人数达600余人,多家创业公司已初具规模。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

学校颁布实施了《天津城建大学章程》,开启了依法治校新篇章。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试行开展了教学单位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提升了办学资源使用效率。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完成了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加强了财务预算管理,大力提高了办学资金使用效益。高标准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获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先进单位;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全运会男排和女足赛事承办任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和“突出贡献奖”。认真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获评天津市2015-2016年度平安示范单位、2016年度天津市平安高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优秀单位。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校园绿化率达41%,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天津市绿化工作先进集体,校园环境文明有序、和谐稳定。

(八)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展现新局面

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实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处级干部聘任工作,干部队伍整体更加坚强有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建设。全面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完成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拥有13个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8个直属党支部,130个基层党支部。持续深化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各项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回顾这七年来,学校持续不断推进民生工作,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是办学条件更加完善扩大校舍建筑面积,提升改造青年教师公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新建了综合体育馆、城建体育场、风雨操场、实训中心一期、实验楼接建项目,完成了行知楼、图书馆、实验楼外檐改造,校园布局更加合理。

二是办学资源更加丰富。纸质图书达134万册,纸质期刊963种,电子图书194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平台91个。校园无线网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升。近五年来,学校为职工缴纳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养老等社会保险1.7亿元。公积金支出从2011年的1620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1.84亿元。持续加大工会会员普惠力度,有序开展两节慰问、生日问候、电影教育等福利,教职工参加体检人数达6000余人次。

各位代表,回顾这些年学校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成绩是靠辛勤付出取得的,幸福是靠努力拼搏奋斗出来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历代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更是得益于全体教职员工胸怀强烈的大局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全体师生员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创建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谁尽快主动适应了新形势,谁就赢得了发展先机。

一是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成功更名大学之后,我们的发展方式已经升级换挡,已经转向内涵式发展,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塑造大学精神。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建设特色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办学效益与办学规模相互协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我们学校而言,一流就是特色,特色就是一流,就是强化学科群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究特色,力争一流。就是将“双一流”建设有效融入学校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的目标中,加快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主题,明确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我们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肩负起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

(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当前,我们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努力抓住难得的机遇,坚定信心,练好内功,顺势而为,借势发力,趁势奋进。

一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学校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独特作用,一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二是激发现有科研人员创造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围绕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完善与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功能,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教师创新创业搭建平台,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积极提供科技成果。就是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大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突破口在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加快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我校是一所以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为服务面向的高校,社会对我们这样一所城建特色高校饱含着无限期望,我们也有责任有能力去更好地承接这些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城建类学科特色优势,在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美丽天津建设中大施拳脚,发挥作用。

三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抓住这一窗口期,有利于天津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书写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天津实践篇章。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我们必须巩固已有的与京津冀高校的合作基础,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协作,快速提升服务战略发展的能力。

四是雄安新区建设加速推进。目前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已经出台,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规划。当前,雄安新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一批批重点项目都在启动,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都在全面推进。我们要大力参与到雄安新区建设中,一方面参与项目研究实践,为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源源不断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五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学校筹建的中波工程学院和参与共建的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都在“一带一路”沿线,我校又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创始成员高校,机遇难得,时不我待。要通过拓展合作办学深度广度,推动更多师生走出去、更多留学生走进来。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科技。要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等学科科研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中去,扩大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拓宽和创新学校国际化路径。

(三)学校发展面临新挑战

新形势新需求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了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社会各界、广大师生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期待。对照新要求新期待,学校目前的发展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是办学特色需要进一步强化。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支撑,需要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把实践实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好实践实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需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学科专业群与行业企业产业群的对接合作,加大把行业特色转化成为办学特色的力度。

二是高层次人才需要进一步聚集。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高端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数量不多,直接导致学科建设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缺少权威的话语权,教师队伍缺乏更多领头羊带动,学校的社会美誉度缺少标志性人物。

三是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还不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严重制约了办学层次提升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与国内一流学科、一流本科教育相比,重点学科的关键指标和本科教学质量还有较大差距,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学科竞争力需要大力提升;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科技创新水平尚需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强化特色、争创一流。

四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管理使用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校企教育资源,拓展办学支持渠道,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面对当前,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作为我们,外部环境深刻变革,顺应变革势在必然,内生动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根据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新机遇,学校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和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加速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奋力谱写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新篇章。

主要思路是,以提升质量为主题,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升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抓好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力一流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能力,坚持人才强校厚植发展潜力,加强思政工作推进三全育人,加快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加快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步伐。

为实现目标,主要实施“八大工程”:

(一)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抓住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契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紧扣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高水平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强化学生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校内外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学风建设。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快推进“新工科”探索和实践,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国际合作育人。

(二)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认真落实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四大特色学科群为主体,以七大学科群为支撑,辐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强化传统学科特色优势,整合学科资源,促进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搭建学科发展平台,汇聚高水平学术科研团队,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学科育人。加快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全力推进申博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化学位授权点自评工作,进一步优化我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整体布局。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努力提升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完善“十三五”综投项目管理机制,全面完成“十三五”综投整体任务,着力规划“十四五”任务目标。

(三)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科学发展前沿,瞄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天津地方发展,加强与行业企业产业合作,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攻关创新,产生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力争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产出上取得新突破。发挥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中心等核心优势,深化校内科技平台内涵建设,推动高校智库建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计划,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强化成果导向,提升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积极性。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提高科研经费总量。完善科普工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公开招聘制度,做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与紧缺师资的引进与配备工作。加强校内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努力培育教学名师和团队。完善教师系统化培养体系,加强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鼓励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国际化交流培训、科研合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改进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做好第三聘期各项工作。

(五)实施“思政工作提升工程”,推进“三全育人”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天城大精神与文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凝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特色成果,着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青马工程”人才培育。持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深化城大众创空间内涵建设,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六)实施“教育国际化工程”,提高开放办学水平

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大力推进在合作办学、学生互换交流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与友好院校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推进与悉尼科技大学、奥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完善与丹麦VIA大学的对接机制与运行模式,规范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完成教育部合作办学专业审核评估。加快推进天津城建大学国际工程学院申报建设,力争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实现招生。做好巴基斯坦“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建设工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影响力。加大外专引智力度,强化引智项目成效。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推动英语授课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加强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实践教学。积极举办国际会议,不断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七)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结构,强化依法治校。完善学术治理体系,保障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事务中有效发挥作用。推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规范采购与招标管理行为,加强审计工作。切实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观,不断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定期研判安全稳定形势,完善综合防控体系,全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八)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校党委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做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着力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对党内生活督促指导,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推进“双带头人”工程。着力强化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强化责任担当,通过选好、用好、监督好、管理好“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好干部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优良学风校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定不移的信心、自强不息的韧劲和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积极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早日实现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的宏伟目标!

Copyright 2014  信息公开网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邮编:300384  联系我们:xxgk@t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