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校办)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信息公开 | 服务指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正文
【今日关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研讨会发言摘要(三)
2022-07-08 17:20   建筑学院

629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育两委、天津市文物局、天津市委党校指导,我校主办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建筑艺术馆召开。会议围绕“红色资源育人 三地馆校协同”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共同谋划京津冀地区红色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的新篇章。北京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天津博物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中共天津党史纪念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发言。特摘编会议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本期介绍我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兰巍老师、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琳琼教授在会上所做主旨发言,以及8位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自由发言。

 

发挥津城历史禀赋 讲深讲透天津党史—红色历史建筑思政平台构建与应用

天津城建大学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任 兰巍

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见证,红色资源承载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其“真实性”“第一性”“唯一性”和体验感、震撼感,不可替代。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要发挥好各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拥有丰富红色历史建筑遗产,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建筑史、城市史、党史和近代史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助于讲深讲透天津何以成为北方革命中心,深入阐释革命活动的规律和背景,从而讲好天津地方党史。

2019年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团队至今,建立包括480处天津红色旧址历史和现状信息的数据库,其中,新挖掘180处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旧址和遗址。数据库包括旧址基础资料、勘察报告、百座建筑的测绘图、点云模型、保护利用方案、城市历史地图和历史GIS地图,以及大量党史书籍。在红色旧址挖掘方面,注重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以组织运作、人物轨迹、事件过程等为线索,对组群网络的历史信息进行梳理,复原城市历史空间,结合历史GIS地图深入分析革命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历史关系,并与党史资料相互印证,“史论结合”,更深刻揭示革命斗争的智慧和经验,创新党史阐释方式。产出专著《天津百座建筑中的百年党史》、获市领导批示的咨政报告、省部级党史研究和思政科研课题、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建筑史)等高质量成果。团队成果支撑了学校在2019年和2021年举办革命丰碑——天津市革命遗址展览和革命丰碑——天津市红色旧址展览(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将革命历史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红色建筑讲述党史”成为特色和品牌,实现了学校思政课程全覆盖,累计接待30000人次参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依托红色历史建筑平台,结合中国建筑史、建筑测绘、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师生亲身参与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实践,实现红色资源全程育人,体现了建筑类专业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使命担当。

 

精心打造“五课堂” 以红色资源赋能时代新人培养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孙琳琼 

河北工业大学深入挖掘、用好用活校内外红色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一是场域赋能,建设思政“全课堂”。 将传统思政课“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互动式、参与式教学;积极打造基于津-冀红色资源转化的课程思政实践资源库,以主题展览和讲解员进课堂为载体,让红色资源走进思政课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和培育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使红色资源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二是动力赋能,创新实践育人“活课堂”。推动红色主题活动专题化、红色主题实践日常化,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日常实践全程。三是阵地赋能,筑牢意识形态“硬课堂”。积极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构筑立体化的“线上+线下”思想政治体系,形成思想引领合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矩阵。四是人才赋能,打造思政队伍“强课堂”。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红色实践基地集体研修,组织数支教学队伍分赴各地基地现场教学,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具体案例,在实践中汲取红色能量,让红色精神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五是平台赋能,构建基层党建“红课堂”。 学院依托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双带头人”工作室等平台,实施“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以党建思政凝聚团队文化,以学科发展反哺党建思政,推动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践。

未来,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红色文化育人效应,进一步激活和传承厚植在历史传统中的河工精神、深融于红色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以红色资源赋能时代新人培养,引领青年学子厚植理想信念沃土,砥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鲁东大学教授 俞祖华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主要以各地地方党史、文史、方志资料为收集对象。本学会是教育部重点社科社团,近两年在红色教育方面举办“中国共产党创立百年记忆”、“党报、党刊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等学术研讨会。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项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传承两种基因,“中华文明”“红色基因”;对接“三全育人”;“四个讲清楚”“四个选择”;增进五个认同,促进五育并举。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渠长根

 红色资源进校园进头脑,专业课教师要与思政课教师、素质素养课教师联通互动,在理解思政教育价值、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上形成合力。课程思政的追求同时体现了职业的必然性和时代之需。专业课老师在讲好技术课、知识课的同时,传递思政理念和要素,在价值观育人方面大有作为。课程思政在传播知识、技能技术的同时,注意引入并融汇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自然观、政治观、社会观、历史观等,把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生方向、目标、格局、境界等传递给学生,这是红色文化进校园的重要着力点和入手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要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该领域该行业所包容、体现的“三个历史选择”“三个为什么”,由此增进“四个自信”。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 徐燕卿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天津城建大学在2019年和2021年举办的两次“革命丰碑”展。在2021年文化遗产日将这些展览引入到觉悟社纪念馆,成为“流动式展览”。之后,“流动式展览”又进入社区,进入同类文博场馆,如宜兴埠镇、义和团纪念馆等,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体现了馆校合作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拓展外延,培养展馆、街道等自己的讲解员,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更好地宣扬红色文化。感谢天津城建大学提供平台和交流机会,希望通过此平台寻求更多的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的馆校合作的机会,并进一步将好的经验拓展开来,如如何进入社区、同类场馆等,同时,深入高校讲解,建设思政课程。


 中共天津党史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纪念馆 馆长 高金铭

 

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做好两个基地的阵地接待和宣传工作之外,努力制作“红色足迹遍津门”巡回展览,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对其进行革命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将继续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在学校做好大学生、中小学生党史宣传、红色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在社会层面管理人员等参加各级党校培训过程中,将红色传承保护理念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入相应的课程之中,形成顶层设计带动相关行业,以促进红色资源保护思想整体提高。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 杨昌鸣

 

天津城建大学率先联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高校和相关文博机构,开展思政建设活动,很有必要。京津冀三个地区在革命历程中的地位,无论是建党前,还是建国前这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段,都是有很重要的地位。三地机构和高校一起开展这样一个活动,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到保护传承和思政融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加以处理。针对建筑类专业,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优势。红色资源不仅仅是对革命历程的回忆和记录,实际上是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在很多地方,革命文物或者红色资源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地标,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只看到具体形象,并不了解整体情况,但是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承载的历史记忆,无形中能够增强其感染力,也能够使其教育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一些重要事件,跟某些具体的建筑都是相对应的,把建筑与历史节点关联、具体场景结合起来,观众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展现一系列革命活动过程,对历史事件的呼应会更加突出。

在此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探索,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研究生论文等,让学生在校期间亲身投入到革命文物保护、传播、发展的工作当中,从具体的行动扩展到今后的工作实践,这也是思政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成果。不仅是思政课程建设完成,更重要的是把思政建设落实到“育人”“培养人才”最终目标中去。专业与思政融合既有必要,又大有可为。预祝天津城建大学在此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高燕

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革命丰碑展”自2019年建成以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实践基地,开展校内实践现场教学,每学期4000多名学生,实现在校学生全覆盖;2021年依托展览,以“三个100”(100个红色故事,100个教学案例,100个视频)资源库助力课程思政;开展党史和天津红色故事理论宣讲,三年来总共宣讲200场,覆盖近2.5万人次;与河东区教育局共建天津市思政课协同培训与研究基地,与其他区18所中小学签订共建合作协议,设计“革命丰碑:天津市红色旧址展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天津市物理科学与创新实践科普基地”实践研修线路,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接待中小学师生近1000人次;21名青年思政课教师任“革命丰碑——天津市红色旧址展览”义务讲解员;广泛开展“以我之声、温暖你心”志愿服务活动,录制天津市红色故事音频60期,播放量上万次,受到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汪江华

“革命丰碑——天津市红色旧址展览”是唯一以红色建筑为特色的、涵盖天津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历程的红色教育平台,充分发挥了天津地方党史资源的育人作用,支撑了学校思政教育全覆盖;数据库第一手实测数据资料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天城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团队以红色旧址为切入点,打通党史、建筑史、城市史、近代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界限,深入阐释革命活动经验规律与天津历史空间和城市发展进程的关系,更深入“明理”,促进党史讲述的深化,从而更好地“增信、崇德、力行”。建筑学院全力支持红色建筑思政平台未来在深度和广度有更大扩展。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杨振舰 

 本次研讨会是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下发后,京津冀地区第一个校馆合作座谈会,并有鲁、浙两省专家积极献言,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意义。与会专家围绕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京津冀馆校协同深入交流经验,探讨三地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和实施路径,对京津冀地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融合创新具有启发意义。我们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各发起单位和专家共商馆校合作大计,展开深度合作,抓住历史机遇,适时建立京津冀红色资源馆校育人共同体等长效合作机制,充分整合京津冀地区红色资源,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

Copyright 2014  信息公开网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邮编:300384  联系我们:xxgk@t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