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课怎么上能吸引工科生?”“新质生产力怎么讲才能讲得更清楚?”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313会议室里,观点碰撞、方法交流,校党委书记史庆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授课教师们开展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同备一堂现场思政课。

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刘鹏超围绕第六章《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翼,助力“高质量发展”案例教学》为题,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举措,汇报了如何通过精选案例、理论加工到教学实施,把“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许贵杰、崔梦影、孔媛媛围绕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分别从AI赋能思政课建设、“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有思想、有思考、有力量”的思政课堂等角度分享了心得体会。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桂锦峰汇报了学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工作的进展。他介绍,学院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总牵引,着力抓实团队建设、创新“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善用“人工智能+”数字赋能、打造“人民城市”特色思政课品牌,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聚焦学校《实施方案》要求,深刻反思了教师能力“不均衡”、科研反哺“不充分”、回应学生关切“不够深”三大短板,明确了下一步将通过强化“一人一策”精准培育、建立“成果转化”反哺机制、深化“有组织”教研攻关等三大攻坚方向来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史庆伟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体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把准思政课的政治方向。
史庆伟强调,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关键在教师。一要强化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将理论性和政策性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结合工科院校学生特点,用逻辑的力量折服学生,做到把大道理讲“透”,把新思想讲“活”;二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库”,选取新颖、鲜活、接地气的教学案例融入课堂,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教育引导学生;三要善用集体备课,积极向校内外优秀教师学习,观摩教学竞赛“金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学互鉴,形成教学相长的课堂新局面;四要深化协同育人,加强与专业学院的合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订单式”“组团式”集体备课,将“人民城市”理念与学生的专业志趣相结合,精准回应学生在“就业焦虑”“精神内耗”等方面的思想困惑,真正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发力。
史庆伟希望思政课教师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新起点,牢记嘱托、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教务处相关负责同志,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参加了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