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建行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落下帷幕。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崔金涛副教授、刘中宪教授指导,杨长烨、曲思翰、马渊三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以卓越的表现,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121所高校的顶尖队伍中突出重围,斩获全国一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再次彰显出我校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成效。



本届大赛以《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为题,要求参赛团队在保证传统船体美学特征的同时,攻克流线型优化、抗撞击性能提升及载航平衡等复合技术难题。
模型加载示意图

根据前期理论验证、计算、设计,历经15小时的现场模型制作环节,我校学生团队成功打造出一座造型优美、构思巧妙的乌篷船结构模型。该模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内部创新性地设置了柔性船舷和在加载时可自主发生形变的自适应构件。前者产生的弹性变形可以在船体航行过程中转化为滑行动力,能缩短航行时间;后者能够在外部荷载作用下通过自身可控的形态变化,实时调节结构受力状态,从而在各种复杂加载条件下始终维持最优承载性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竞赛加载要求,展现出卓越的结构适应性与承载效率。
模型制作

陈述答辩

现场加载




比赛期间,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张海随专家组亲临现场指导。在观摩学生制作过程时,张海对团队在高压环境下展现的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模型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船体结构静态设计的局限性,这种将力学原理与工程智慧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正是我校‘工科’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

据悉,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九大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旨在构建高校工程教育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同和工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土木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学科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构建“一赛三融两促”特色培养模式,在“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此次获奖不仅是师生团队技术攻坚的胜利,更是学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育“敢闯会创”新时代工程师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内涵,推动科技创新与育人机制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天城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