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校办)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信息公开 | 服务指南 | 校长信箱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正文
克里雅河畔的来信:驼铃摇醒的爱国心,我们在和田追着光走
2025-10-22 10:33  


亲爱的母校:

秋安无恙,遥祝校安

清晨的和田,驼铃的余音仍在历史的长卷中轻颤。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喀喇昆仑山的雪顶,洒在支教团成员年轻的脸庞上时,一场跨越时空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正随着晨风缓缓展开。


01十一升旗当国歌在戈壁响起

10月1日的于田县委大院里,2000余人的队伍已静默肃立,我们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地官兵、社会各界代表一起,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上午10点整,国旗护卫队队员迈着铿锵的步伐,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所有人挺直脊背,齐声高唱国歌,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站在支教团第一排的范卓,把腰杆挺得笔直。他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他说:“这一刻,在距离母校四千多公里的边疆,听着熟悉的国歌,仿佛回到了守卫京畿的岁月。”“国旗升起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用生命守护的祖国”,他接着说到,声音虽轻,却饱含着坚定与深情,“就像当年守卫京畿时一样,这里的风沙再大,也吹不散我心里那如火焰般炽热、如磐石般坚定的那抹红。”朝阳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倾洒而下,将五星红旗映照得更加鲜艳夺目。这一刻,戈壁的风沙似乎也变得温柔,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爱国精神的接续与传承。


02问勇路上触摸最滚烫的忠诚

中秋清晨的阳光洒在“问勇路”的石碑上,我们手捧鲜花,踏着英雄的足迹缓步前行。这条路,因纪念戍边烈士而命名,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忠诚与担当。有人守护团圆,才有万家团圆。在烈士像前,我们庄严肃立,默哀致敬,并献上象征团圆的中秋月饼。

支教团成员秦钊奎——这位曾经在和田地区服役的退伍士兵,为我们动情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和卫国戍边的故事。当她讲到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英雄的事迹时,声音几度哽咽。她说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不仅是18岁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更是每一位边防军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这爱纯粹而炽热,无私而无畏。”她的讲述,为“爱国”这个宏大的词汇,标定了最精确的情感刻度,让它有了心跳和温度。我们仿佛看到,在那雪山之巅,界碑之旁,年轻的战士们用生命筑起了移动的界碑。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读懂了“岁月静好”背后的重量,理解了卫国戍边的深沉内涵。


03库尔班大叔石榴籽里的温暖传承

去库尔班大叔纪念馆那天,阳光正好。玻璃展柜里,那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袄、那把磨得发亮的坎土曼,还有那张泛黄的“骑着毛驴上北京”的老照片,都在静静讲述着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对党、对祖国的赤诚。

驻足在库尔班大叔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前,同学们不时轻声交流,库尔班大叔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处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质朴,它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作为在新疆支教的大学生,我们更应传承这份质朴而炽热的情怀,将库尔班大叔深沉的爱国心与民族团结精神融入支教事业的血脉中,以知识浇灌边疆幼苗,用真心呵护民族未来,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播撒团结种子的沃土,以青春之我筑梦边疆教育。


04五星织锦穿越千年的共鸣

抵达和田博物馆已正午,这座被当地人称为“沙漠中的文化宝库”,正安静地等待着一场跨越三千年的相遇。穿过博物馆古朴的拱门,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便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这件国之重宝,历经两千余年仍色彩鲜艳如新。两千年前的工匠,用一针一线将“五星”绣进锦缎,把对盛世的祈愿织进时光。这让我们想起陈祥榕守护的不仅是界碑,更是这片土地上延续千年的文明脉络;而我们眼前的文物,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界碑”?它们用沉默的存在证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基因。再往里走,展厅的色调渐渐明亮起来。陶器、青铜器、佛教壁画残片……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着和田作为“丝路明珠”的璀璨过往。

无论是汉朝的匠人,还是今天的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份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讲给这里的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不仅是驼铃阵阵的丝路古道,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一部分。


05双节联欢津和同心的月亮

中秋月圆夜,我们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支教团师生携手举办了一场温暖的“双节联欢晚会”。舞台中央,“援疆支教守初心,使命担当再出发”的横幅格外醒目。

晚会在歌曲《我乘着风飞过来》中拉开序幕。舞台上,同学们以精心编排的歌曲、舞蹈、诗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编织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钢琴独奏《至少还有你》的婉转旋律与新疆舞蹈《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快节奏相映成趣,恰如东西方文化在丝路古道上相遇相融的和美乐章。我们特别编排了情景剧《陈母问勇》,当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从两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口中铿锵念出,台下不少观众湿润了眼眶,掌声如潮水般涌动。最动人的时刻莫过于两校师生齐声合唱《相亲相爱》,在明澈月光与点点星光交织的夜空下,我们共同许下“建设美丽新疆”的青春誓言,歌声穿透戈壁的夜风,飘向遥远的天际。

镜头定格下一张张笑脸,影像留存住一段段欢笑,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记录了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夜晚,更镌刻着一群年轻人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定格了同在异乡支教路上的温暖团聚,铭刻了青春岁月前行的足迹,成为大学时光里最璀璨的星辰。它们无声诉说着:无论未来行至何方,那个浸润着月光、萦绕着歌声、满载着欢笑的夜晚,那个距离家乡四千公里的新疆和田戈壁滩上,我们曾以青春之名并肩奋斗的璀璨时刻,将永远闪耀在记忆深处,照亮前行的道路。


亲爱的母校,若将边疆岁月化作一本书,从前我们是在阅读,如今我们正在书写。“爱国”二字,已从一句赞叹,变为我们为之奋斗的标点;“民族团结”一词,已从一个术语,化为我们日夜续写的诗行。未来,我们愿做春风,催开更多名为“团结”的石榴花;我们愿作细雨,在这片文化的绿洲里,以担当为笔,续写我们这一代人的“边塞新诗”。

Copyright 2014  信息公开网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邮编:300384  联系我们:xxgk@t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