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六届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武大赛获奖结果揭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创新的课程设计,在此次高水平的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四个奖项,彰显了我校思政课建设的显著成效。

风采展示
方寸讲台展魅力,精彩课堂显真章
在本次比武中,我校四位教师的授课设计精巧、思想深刻,充分展现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卓越风采。

杨贺老师以“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为题,从文化基因、制度安排、领导力量三个维度,深刻论述了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

崔梦影老师巧妙地以中国象棋“先手棋”为喻,讲授“为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将破题、稳基、谋局的逻辑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屈彩霞老师讲授的“怎样理解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运用问题链式启发教学法,辨析社会上对群众路线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在思辨中领悟真理。

杨晓琳老师则以“青春何以穿越‘绝境’?看革命文物里的信仰答案”为题,通过“五星酒瓶”“密码辞典”和“红心吊坠”三件革命文物,串联起青年与信仰的跨时空对话,生动解读了信仰的“破境”力量。
以赛促教
淬炼育人初心,砥砺奋进前行
赛后,获奖教师们纷纷表示,比赛的过程既是竞技,更是对日常教学的深度反思和升华。杨贺老师表示,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回归教学本身,是一场“沉浸式教学修行”,更是对思政课育人初心的再次校准。屈彩霞老师感悟到,教学比赛虽充满挑战,但能有效推动教师深度钻研教学,坚守教育初心。杨晓琳老师则表示,扎实的日常教学是比赛创意的源泉,而比赛的锤炼又为日常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应坚持以教促赛、以赛促教,实现教学相长。
砥砺深耕,硕果盈枝
天城大马院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党委对思政课教学的高度重视,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师培养模式上的不懈探索。近年来,学院着力推进“学、磨、赛”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通过“课程研学、备课打磨、以赛赋能”的系统化路径,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优秀”成绩通过天津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单位验收,获批天津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获得天津市高校首届思政课教师辩论赛本科组冠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数千名学生,活动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大赛中斩获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53项,其中2024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此次教学比武的佳绩,既是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砥砺奋进、内涵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