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更是对人民的崇高礼赞。为了将这份滚烫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思考第一时间融入课堂,开学伊始,一场围绕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 的“磨课”活动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个教研室如火如荼地开展。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当“东风快递”领衔国之重器组成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这堂跨越时空的国家级“大思政课”,不仅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更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心中激发起将抗战精神与时代使命相融合的强烈共鸣。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正是思政课程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如何将这些精神内核有机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从历史纵深中理解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从英雄故事中读懂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成为教师们集体备课的焦点。
01
思想交锋
淬炼“人民城市”的思政金课
“阅兵展示的强大国防,正是‘人民城市’安宁幸福最坚实的盾牌!”“‘人民’二字,是阅兵场上最嘹亮的口号,也是我们思政课的灵魂!”在集体备课会上,老师们热情洋溢,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大家一致认为,人民军队的强大,归根结底是为了捍卫人民的和平生活,这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最有力的现实注脚。


如何让学生从震撼的阅兵场面中,深刻理解自己与国家、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呢?老师们从课程的独特视角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将从习近平强军思想切入,诠释“中国力量”如何为“人民城市”保驾护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拉开历史纵深,讲述党带领人民从“小米加步枪”到“国之重器”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则将阅兵作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生动案例,阐释国力与精神如何共同构筑起守护人民的钢铁长城。
02
精神铸魂
为城市未来培育有担当的建设者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大国重器’有多‘硬核’,更要让他们思考,作为‘人民城市’的未来建设者,自己的肩膀能否同样坚实、能否真正扛起时代的重任!”一位老师在讨论中说到。


老师们特别注意到,在北京的阅兵现场,由首都青年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意气风发、高歌嘹亮。那一帧帧洋溢着青春力量的画面,成为了备课会上热议的焦点,被一致认为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最鲜活、最动人的素材。在即将到来的“开学第一课”上,老师们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同龄人站在国家盛典的中央,用歌声表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时,我们应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所热爱的这座“人民城市”贡献独一无二的青春力量?
据悉,这批淬炼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人民城市”理念的思政“开学第一课”,已于9月8日正式走进了天城大各门思政课之中。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洪流”在方寸讲台之上,化为了激励学子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城市发展与国家伟业的磅礴力量,为我校“人民城市”的思政品牌建设注入最雄浑、最深厚的时代强音。
鲁 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思政课教师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我深受教育和启迪。这场庄严隆重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 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用实际行动告慰历史、告慰先烈,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郭俊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政课教师
此次历史性大阅兵注定会被载入史册,长安街上的滚滚铁流不仅展示了我国日益提升的国防科技水平,更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和意志。阅兵式上的国之重器充满科技感和硬实力,“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振奋人心,令人动容。中国不会再受欺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作为思政课教师,我要在课堂上讲清楚此次阅兵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鼓励学生们从阅兵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大思政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着力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实施以“课程研学、集体备课、以赛促教”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模式,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精心打造“人民城市”特色思政课品牌,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强化资源整合与跨部门协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创新育人载体与形式,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和覆盖面,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