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测绘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在天津城建大学成功举办“2025年天津市测绘教育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邢孟道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谢忠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潘耀忠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龚建华研究员、孟庆岩研究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明常教授,天津市测绘学会理事长杨玉忠、秘书长苏绣,我校校长王中良、副校长阎兵出席会议。我校科技处、研究生院和地质与测绘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及师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由阎兵主持。


校领导致欢迎词

王中良代表天津城建大学对“2025年天津市测绘教育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领导、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将有力地促进天津市测绘教育教学创新,进一步推动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们能够充分交流思想、共享经验、互学互鉴,以教育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以人才优势铸就产业未来,推动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同频共振”,培养出更多复合应用型测绘人才。
嘉宾致辞

杨玉忠代表天津市测绘学会致辞,他表示,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与智能技术迭代加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测绘到新型测绘的深刻转型。如何以教育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人才储备赋能行业发展,高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希望本次论坛能够聚焦智能化测绘转型升级、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行业生态构建及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入开展交流和研讨,为天津市测绘行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朱庆以“铁路数字孪生与智能建造”为题,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特别是多学科遥感交叉研究对铁路安全管理、智能建造和实时监测的关键作用,并强调数字孪生技术所汇聚的时空大数据亟需通过数据-模型-知识集成处理,推动实景三维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合。
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程晓以“极地遥感”为题,介绍了近年极地环境变化情况,随后从极地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极地空天遥感技术、极地冰海探测技术、FACE追冰计划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极地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工作报告,重点从构建完整的极地探测技术装备体系及建立“空-天-冰-海-潜”立体观测平台两方面介绍了极地环境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谢忠以“新一代GIS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为题,围绕GIS内涵的发展,以及新一代GIS的应用需求,重点介绍了团队在空间交互建模与共生演进方法、空间大数据归一化与关联融合和全空间复杂场景可视仿真与模拟等全空间GIS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孟庆岩及我校地质与测绘学院张荣春副教授和王志恒副教授分别以“‘城市六度空间’遥感:城市陆表环境遥感的新视角与新体系”,“地上地下建模与建筑细节元素智能识别”和“青藏高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和交流。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翔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共鸣。
此次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拓展了学校测绘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思路,对理清专业发展思路、明确建设方向,深化新时代学校测绘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加强内涵式建设,贯通“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将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品牌强校”建设,完善启动“创新行动计划”,把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发展中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